6月14日消息,马斯克再一次起诉前员工,理由是“窃取机密技术”!
失业君小编 | 文
cottonbro | 图
特斯拉对前华人工程师Jay Li提起诉讼,指控其窃取Optimus机器人核心技术。特斯拉称,Li在离职前将敏感技术资料下载至两部个人手机,离职六天后便创立机器人公司,五个月后推出与特斯拉灵巧手高度相似的产品。
法庭文件显示,Jay Li的学术背景十分优异:本科毕业于哈工大机械工程专业,后于石溪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获双硕士学位,曾就职于西部数据、苹果、Aeva激光雷达公司及自动驾驶企业Aurora。
2022年8月,这位技术人才加入特斯拉,负责擎天柱机器人灵巧手的传感器开发工作,能接触到公司最核心的技术资料。
2024年7月1日,距离Li离职不足三个月时,他被调离灵巧手项目,转至躯干主控系统。但监控显示,调岗后Li仍多次访问灵巧手机密文件,并下载到个人手机。2024年9月13日,Li离职当天仍在访问特斯拉机密文件。六天后,他创立机器人公司Proception,并获硅谷知名孵化器Y Combinator投资。
五个月后,Proception推出人形灵巧手ProHand,有22个自由度,握力达20公斤,性能参数与特斯拉产品相近。
面对如此快速的进展,特斯拉在诉讼中质疑:“四年研发成果为何五个月就被复制?”公司指出,自己投入四年时间、数百名员工及数十亿美元才研发成功的技术,被Li快速复现。
这已是特斯拉至少第五次起诉前员工涉嫌技术盗窃。此前,动力电池领域的克劳斯·普夫鲁贝尔、自动驾驶公司Aurora、前员工Guangzhi Cao以及超算Dojo项目的亚历山大·亚特斯科夫都曾被类似指控。
有观察人士调侃,特斯拉的诉讼传单成了科技风口的别样风向标。每当硬科技创新领域迎来创业热潮,总会有特斯拉前员工收到“窃密诉讼传单”。
2017年自动驾驶热潮中,特斯拉起诉Aurora;2022年超算领域兴起时,Dojo工程师被指控;如今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新风口,Jay Li成为新目标。
一位网友的评论道出了行业共识:“特斯拉的诉讼传单,堪称风口入场券”。
这些诉讼也体现出马斯克对技术保护的极度重视。OpenAI创立初期,他因担忧“少数公司垄断AGI(通用人工智能)”而坚持开源。如今面对自家核心技术,保护态度同样坚决。
此次诉讼的关键法律争议点在于:工程师脑海中沉淀的专业知识与非法获取的商业机密之间的界限究竟如何界定?
特斯拉指控Li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机密信息,比如其在被调离项目后仍持续访问敏感文件,还将资料下载到个人设备等。参照中国近期类似案例,即便员工未将资料外传,仅“以电子侵入方式获取公司技术资料”就已构成侵权行为。
不过,Proception的快速推进或许也源于Li自身的技术沉淀。其团队成员在社交平台透露,公司仅有9名成员,其中两名还是在校研究生。如此精简的团队要在五个月内完成复杂产品的开发,若不是借助现成技术方案,那就证明Li团队具备超强的研发实力。
法律专家表示,此案的关键在于特斯拉能否证明Li使用了受法律保护的商业秘密,而非其在专业领域积累的通用知识和经验。此前特斯拉的一些诉讼案件最终因证据不足而和解。
目前,Jay Li及其律师尚未对相关指控作出正式回应,案件仍处于特斯拉单方面指控的阶段。
Optimus灵巧手诉讼的背后,是全球对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激烈争夺。据彭博行业研究估算,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能会突破千亿美元。特斯拉擎天柱项目自2021年公布以来,进展并不顺利。最初承诺2023年推出产品,后来推迟到2026年销售。在2024年10月的“We, Robot”活动上,展示的机器人仍需场外人员遥控操作。
Proception官网显示,其ProHand灵巧手计划于2025年12月开始发货,量产进度甚至有可能超过特斯拉。投资风向也体现了该领域的热度。Y Combinator选择投资Proception,该孵化器曾由OpenAI CEO奥特曼掌舵,而奥特曼与马斯克在OpenAI创立初期曾是合作伙伴,后来因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
行业分析师指出:“具身智能是当前最大的风口,诉讼本身就说明了技术的价值。特斯拉在灵巧手研发上的投入高达数十亿美元,谁能率先取得突破,谁就将主导未来十年的人机交互标准。”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特斯拉不断卷入的技术诉讼,暴露出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科技巨头该如何在保护知识产权与人才自由流动之间寻求平衡?从一方面看,大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尖端技术,保护知识产权是必然之举;但从另一方面讲,员工流动带来的技术传播与创新,正是硅谷得以成功的秘诀。
中国法院近期作出的判决,为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天津的一起类似案件里,法院不仅判令被告赔偿,还建议企业“强化商业秘密管理,借助加密软件限制文件浏览与下载权限,运用监控预警软件及时发现异常举动”。
法官同时提醒员工要“提升法律意识,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离职时及时清理工作电脑的数据备份,避免出现不当行为”。
针对Jay Li一案,法律专家指出,特斯拉需拿出更有力的证据链,证明Proception产品确实运用了特斯拉的专有技术,而非行业通用技术或Li团队自主开发的技术成果。
随着Optimus项目推进未达预期,此次诉讼或许也是特斯拉向市场重申其技术领先地位的一种策略。Proception官网信息表明,其人形灵巧手将于今年12月交付,量产进度或许会超过特斯拉。而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项目多次推迟,从最初承诺的2023年交付,延后至预计2026年才上市销售。
科技领域中,天才工程师与资本巨头之间的较量从未停歇。无论此次诉讼结果怎样,硅谷的机器人公司都已开始重新评估内部数据监控体系,而风险投资人们也纷纷翻阅Proception的竞品资料——特斯拉的诉讼风波,再次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网友热议
@海Y清Z(IP京):
特斯拉的诉讼部门才是真正的风口探测器吧?告谁火谁,建议VC直接蹲他们法院门口挖项目……
@Asterifera007(IP沪):
五年经验工程师+两个学生=五个月复刻特斯拉?要么是天才降临,要么是特斯拉技术壁垒纸糊的。
@AI社陈社长(IP粤):
最讽刺的是Y Combinator接盘——奥特曼系资本vs马斯克技术,OpenAI内战延伸到机器人领域了。
@金涛拍案(IP浙):
真正的赢家是数据监控软件商:以后工程师碰手机自动报警,写代码先签卖身契。
@JohnkitChu(IP辽):
Optimus发布会遥控操作翻车才半年,现在跳出来告前员工,转移视线神操作。
最后一条,
醉翁之意不在酒……